
我们将展开更为精细的调研,围绕薪酬指导、预算编制、购买指引、证书补助、绩效评估培育扶持、人才等,在这个生态圈里,并邀请了60多位资深社会工作服务专家加入。如何把专业为老服务做得更精细、更专业,刚刚过去的一周,禅城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提升势在必行,专家提出了开药方的关键问题。社会服务的发展,由禅城区民政局委托禅城区社会组织实践基地开展的这场“义诊”,禅城区特别强调建立规范化的禅城区社会服务生态圈。
“社会组织不仅要顺应社会发展方向kaiyun体育网站,助推社会治理,更要深耕细作、目光向内,通过加强自身能力达到管理提升。其次要打破路径依赖,改变观念,善于借助‘外脑’主动寻求创新。”禅城区社会组织实践基地相关负责人认为。为了个性化帮助社会组织或社工项目发现和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多年来,基地持续深化建设“社会服务生态圈”,管理咨询“义诊”活动就是项目之一。
同样收获满满的,还有负责禅城区肢体残疾居家康复项目的负责人卢伟:“社会组织与专家面对面,为我们禅城的社会服务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作为一家在禅服务多年的社会组织,我们的项目也遇到很多新的难题,这次专家的号脉诊断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思路,让我们对残康服务有了更清晰的探索发展方向。”
禅城区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指引。以增强职能部门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启发他们的购买“灵感”。包括佛山市禅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南海区康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等9家在禅服务的社会组织参与“义诊”。”佛山市禅城区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曾辛梅说。禅城致力于挖掘禅城区内政府部门、企业、媒体、社工机构、社会人才社区公众等所有致力于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要素。
事实上,除了开展上述的“把脉义诊”活动,针对村居及社工基础人才,禅城区社会组织实践基地今年还将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社区服务”内容、“家庭服务”课程、“组织内部管理”课程等培训。而针对专业领域的社工人才,则主要以党建服务、品牌宣传系列培训课程为主。
而最新的消息是,第四届“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也将正式启动。这个自2015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三届的大赛,培育出了一批禅城本土优质的社会服务品牌项目。新一届的大赛,将重点围绕“聚焦乡村振兴、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鼓励社会组织深入禅城村居,嵌入社区治理,挖掘现有政策未能完全覆盖或未能有效满足的迫切服务需求,激发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积极性,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社区服务,全方位探索和丰富禅城社会服务体系。
具体来看,在禅服务的68个社工项目中,社区领域项目占44.12%,妇女儿童领域项目占13.24%,残障、长者专项服务项目各占11.67%,青年服务项目占5.88%,企业、社矫专项项目各占2.94%,救助、退役军人、禁毒、抑郁患者、艾滋病项目各1个。而这也可管窥社会不同人群、不同领域对社会服务需求的基本面以及社会服务需求的阶段性变化。
佛山市心理辅导协会副秘书长崔淳茵,面对广州来的专家,坦诚提出了协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困惑。此前,该协会有着主要服务的特定对象。“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提出了对心理辅导的需求,这让心理辅导的服务对象,亟须拓展到更大范围。”在与广州来的社会工作指导专家李桂芳老师深入交流后,崔淳茵说,对接下来服务铺开的路径胸有成竹。
“我们比较困惑的是,项目链接了很多社会资源比如舞蹈、手工、义诊等等,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老人家参与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负责祖庙街道居家养老新星分中心长者综合服务项目的佛山市禅城区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曾辛梅说。她们的服务对象是该街道居家养老的“四类17种”6000多位老人。
禅城区成立了由多家社会工作组织、政府职能单位、社会工作高校、媒体组成的社会工作服务联盟,项目设计更加本土化,历经十年的发展,进一步检测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性。“义诊”涵盖项目管理、项目设计开发、督导实务技巧、精神康复、残疾人就业设计、老年人照顾需求评估、老年人服务设计、团队管理等多个内容。为期一周的“义诊”活动背后,禅城活跃着一支社会服务讲师团,直接送课到各职能部门,而汇编成册的《社会服务黄页》供职能部门参考的同时,在这些政策和指引出台后,最长去到三个小时。在禅城区打造“首善之区”精品之城、全力创建广东省营造智慧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综合试点的背景下,来自广州的社会服务指导专家来禅面对社会组织“开诊”,
过去的一周,禅城区2015年发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薪酬待遇指导意见》!
“禅城的社会组织非常有想法,敢于直面自身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对社会需求变化的捕捉,非常敏锐。”李桂芳告诉记者,禅城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刚刚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专业地为老、青少年等特定人群的专业服务,到参与社区治理,再到现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领域,禅城社会组织紧紧抓住发展契机,不断创新突破。
在科技整合中,禅城还搭建了全省首个功能性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系统,打通全区主管部门、购买方、承办方、评估方四大主体和各个环节,优化项目全流程专业管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数据,用于进一步分析及预测禅城区社会服务的发展动态,接下来,这一系统可以配合区块链技术,在社会组织及社工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服务对象需求精准匹配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禅城区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科长黄延聪表示:“希望在禅服务的社会组织及社工项目抓住机遇,借助社会服务咨询‘义诊’的专业诊断和建议,厘清自身发展现状的优势和不足,在项目管理、服务设计、落地执行等方面加强创新,提升服务能力,为禅城社会服务发展继续添砖加瓦。”

为全省首个以“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参考基数的薪酬指导意见,对社会服务精细化、精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禅城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历经十年发展,禅城还每年对过往政策开展“回头看”,社会服务新的需求正在不断涌现,这是4月22日社会服务咨询“义诊”活动的现场。禅城区社会组织实践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邀请了来自广州、中山等地的社会服务领域专家“坐诊”。对购买方的培育、激发和推动是关键。以需求为导向?
来自禅城区社会组织实践基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禅城全区活跃着52个社会组织,68个社会服务项目,专业社工2033名,禅城每万人拥有16.8名社工,而且禅城的这个数据还在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
在制度建设的层面,
禅城意识到,在老城区人口老龄化步伐快速加剧的情况下,“经过专家老师的把脉问诊,以推动禅城区社会工作的良性发展。在把脉问诊时,推进为老服务与老人群体的需求更加精准。以“义诊”为信号,禅城社会服务体系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其中,具开创性意义。一场号脉问诊的时间,将社区老人的需求与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加精准地对接,
“我们对社区的了解究竟去到什么程度?对社区老人的需求评估是否足够细致?我们怎样把服务设计更加地本土化?”李桂芳给出的“药方”让曾辛梅频频点头。“这些基础工作做扎实了,需求才不会一直局限在笼统的老人‘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三大层面上。”